2014年3月20日 星期四

魔女的約定

「魔女的約定」這本書是歸在皇冠大賞系列,在書店內的擺放也是這樣放置。

如果可以的話,更適合編排在「青少年」的書籍內。

書本看到最後一頁,才會知道這是西方魔女與東方魔女的約定喔!

小女孩因為不適應學校的小團體生活,
於是,單獨與西方外婆一起相處的那段日子。

因為隔壁的源治先生,讓外婆與小女孩有了摩擦,
帶著未解的誤會離開。

隔了兩年後,玻璃窗寫下了西方魔女沒有忘記的約定。


沒有想像的那種巫術魔法,
有的是一種信念,修養的傳承。

2014年3月19日 星期三

讀「閉鎖病棟」屬於精神科範疇

看完這本書恰似心中有種揮之不去的沉重。

一群在精神病院的人們的故事。

作者是位精神科醫生,所以將這些人的生活刻畫得很細膩。

從一位女孩子的遭遇破題,開始敘述在這間閉鎖病棟內發生的種種故事……

每個人都有病,每個人都有親人,每個人都有難以說出的過往,
卻非得血淋淋地去面對,
卻非得做下一些決定,
好像勇敢地犧牲了,卻又好像存活下來的人需要更大的勇氣。

這本書也有被拍成電影還是電視劇,我還沒空可以看看。
不過書本真很好看,雖然有點黑暗,可作者的文筆好,譯者的文筆更好。

我喜歡翻譯這本書的譯者王蘊潔小姐,亦稱綿羊小姐。
誠摯中心大力地推薦:走在書店,如果不知道要選哪本日本文學書時,不妨以此譯者為考慮首選。

讀尼爾.蓋曼的「第十四道門」與電影「鬼媽媽」

讀尼爾.蓋曼的「第十四道門」之前,其實我是先看「墓園裡的男孩」。

我私心覺得第十四道門會比較容易一瞬間看完^^

小女孩名字是凱洛琳Coraline(原文書名的確是Coraline)

中文書名的原因我猜是小女孩數了數家中總共有幾道門,
這第十四道門就是通往另一個世界的門;以此命名。

至於電影「鬼媽媽」就是指小女孩通過第十四道門遇見的那個有著鈕扣眼睛的媽媽。


電影與小說最大的區別就是電影裡多出一位小男孩啊!
還有樓下阿姨鄰居給幸運石頭的時間點不一樣。

還有,別相信動畫就會是可愛不嚇人。
我們家小二的兒子看完書,覺得很可怕;
然後信誓旦旦地跟我說看電影一定不會害怕,結果晚上跟我說他睡不著覺。

有人說這是黑暗系的愛麗絲夢遊仙境,我覺得也挺不賴的形容,因為是一場夢,呵呵。
其實,我覺得比較像是小女孩的恐怖冒險之旅,畢竟她最後拯救了自己最愛的爸媽^^

讀湊加苗的「贖罪」有感

看完一本書「贖罪」(湊加苗--寫告白的作者)

姑且不論作者的文筆,這本書的開頭敘事為
「五個國小小女生一起遊玩時,一位陌生男子出現請求幫忙;
大家爭相踴躍的願意協助,沒想到男子要求只需要其中一位即可;
剩下的小朋友如果乖乖呆在原地,就會有獎賞。」

故事都是這樣,想當然爾
那位小女生遭受凌辱而死

其他活著的人,包括受害女生的媽媽都以不正常的心態活著。


此本書共分六個章節
法蘭西娃娃
家長大會臨時會議
熊哥熊妹
十個月又十天
補償
終章

湊佳苗以家庭主婦之姿,描寫人性微小之火的黑暗面。

每每看完都會讓看的人覺得日子有罵麼點灰暗起來,
可這就是血淋淋的現實啊!

看完這本書,給我這個當媽媽的警惕是告知小孩別單獨的幫助陌生人。
防人之心不可無啊!